99%
En
UI/UX Design

Gogoro Dianostic System - 車輛診斷系統優化

Overview
Gogoro Diagnostic System 簡稱 GDS 是 Gogoro 的維修技師拿來偵測、診斷自家車輛電控元件是否正常的系統。由於當時常常收到車主反饋維修保養後並沒有解決當初發現的問題,公司認為是第一線維修人員並沒有好好遵守維修保養的 SOP 而導致的。

而 GDS 是 Gogoro 草創初期設計的應用程式,介面樣式較老舊,所以一開始專案的優化方向除了將調整流程來減少斷點,還包含提升舊有介面的易讀性。
  • Role
    UI/UX Designer
  • Duration
    3 months
  • Team
    1 Manual Writer, 1 PM, 1 Designer, 1 Developer
Challenge
一開始接手專案時,認為公司對於第一線技師行為的推斷有點偏頗,畢竟整段維修流程有許多變因,車主的描述是否屬實、系統檢測的準確度、維修手冊的有效性、技師能維修的時間等等。所以在動工調整前,釐清真實維修的痛點來決定優化的方向是一個重要的考驗。

而此次優化的主軸是子流程整合,所以在調整介面時須在考量原先架構與元件的運用下,去盡可能的優化易讀性與整合流程後的易用性。 需花費較多的時間來釐清真實維修的痛點,在流程整合設計時也須在原先的架構限制下,來優化易讀性與易用性

Original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只顯示此專案相關重點功能

Pain Points

Pain Points
介面上比較明顯的痛點包含層級之間文字大小的對比不明顯,預設元件與灰色的過度使用導致易讀性不佳。再來操作方面流程的步驟是以條列文字呈現,步驟之間的區隔感太少,也容易誤觸右下方的按鈕。 過時的介面設計,流程動線不順、較難理解的操作元件與易讀性較差的文字與留白,都值得妥善整理與優化
User Interviews
為了釐清第一線技師實際維修時的使用情境,我與 PM 到維修門市進行訪談,希望能了解維修時會遇到的狀況與 GDS 的實際使用體驗,特別是進廠診斷與智慧診斷的操作。
Interview Structure
訪鋼結構主要以了解維修技師一天的工作流程開始,再延伸到維修保養的 SOP 、接著是進廠診斷與智慧診斷相關的議題,最後是詢問 GDS 的操作心得與回饋。

總共造訪 2 間門市,進行 4 場訪談,包含店長與資深技師。
Interview Insights
訪談後我們發現技師在維修時對 GDS 的依賴,比我們想像還來得低,以下是訪談後觀察到的重點:
  • 公司規定只要車主有預約保養就必須使用「進廠診斷」。
  • 整個保養平均 30-40 分鐘,最多 90 分鐘。
  • 保養流程中使用 GDS 的佔比可能不到 5 分鐘。
  • 使用「進廠診斷」後如果還是無法解決車主的問題,才會使用「智慧診斷」。
  • 診斷出最高等級的項目會優先處理,其餘車主有提到才會去做處理,因為有些只是誤觸,時間也不夠。
  • 維修後再次發生同樣問題的情況大多都不是 GDS 的問題。
Interview Summary
對於技師而言,進廠診斷是公司規定的作業流程,所以人性上很容易視為交作業,但即使技師想好好維修,現況的確有諸多阻礙的因素,例如:一台車分配到保養的時間有限、診斷結果的項目等級容易導致誤判、維修資料不夠完整,還有現場車主的期待需滿足等等。

撇除公司期待來說,我們的確觀察到流程整合的優點,畢竟進廠診斷只是比智慧診斷多一個系統偵測的步驟,後續操作基本上是一樣的,所以透過流程整合來提升作業效率、減少斷點是十分有機會的。 技師實際的維修狀況跟公司端的推斷的確有落差,與其用指責的態度來管控,不如以提升作業效率的角度來協作,讓技師專注在維修流程上,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
Optimization Strategy
在公司對於流程整合管控的期許下,再納入技師訪談的觀察,我們希望整合的重點是以簡化技師作業流程的方向出發,透過介面設計來強化識別與提醒,協助技師快速找出重要維修項目,在步驟切換的過程中加入適當的提示減輕認知與記憶負荷。 在流程整合中,以提升技師作業效率為出發點,協助快速找到重點維修項目,輔助提示減少流程斷點。

Contrast Enhancement

過往 GDS 的主要顏色都偏暗沉一點,導致主要按鈕的易讀性不佳, 所以透過提高主要顏色的飽和度,讓整體視覺在瀏覽辨識上更舒適。

Not just integration

不只是為了整合而整合,順暢的操作動線、快速辨別重要項目、清楚的資訊層級都需一併考慮。

Smart diagnostic

執行排解流程時,左側的項目列表會凸顯正在排解項目,除了達到提醒作用,也提供切換項目的彈性。

Learnings

很慶幸一開始提出質疑時,PM 可以跟設計師站在相同立場,願意一起去維修門市訪談,透過更了解技師的維修過程中來規劃能降低許多學習成本。

雖然後續因為開發資源考量而沒有繼續,但從這個經驗我更加明白身為設計師在產品公司該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Next Work

Gogoro GoStation - 換電站流程優化

Product Design